9月9日~11日的短短两天内,在全国际内先后产生了伊朗南部6.2级地震、大西洋洋脊6.5级地震、印尼6.3级和日本北海道7.1级等屡次地震。如果把时刻往前推10天,在我国还呈现了8月25日西藏仲巴6.8级地震,8月30日攀枝花6.1级地震。地震在国际各地可谓处于频发状况。那么这些地震之间是不是有某种相关?对我国是否有影响?地震专家从时空视点给予了不同解说和估测。
我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告员孙士鋐介绍,国际上有两大地震带:一个是环太平洋地震带,日本地震归于环太平洋地震带,另一个是地中海南亚地震带,伊朗地震归于这一地震带,而印尼地震区域则处于两个地震带的交汇处。国际上除这两个地震带之外,还有一条连绵数万公里的大洋脊地震带。在这一地震带上也产生了6.5级地震。这些地震处于国际上不同的地震带,从地质结构视点剖析,这组地震之间并没有直接相关。
孙士鋐拿出自己收拾的材料剖析,20世纪以来,我国大陆强震处于活泼安静替换呈现的进程。活泼期和安静期的7级以上地震年频度比为5∶1。1901年~2000年的百年间,我国大陆阅历了5个地震活动相对活泼期、4个地震活动相对安静期。其间,1966年~1976年是活泼期,10年内产生了14次7级以上地震;但从1976年8月22日的四川松潘7.2级地震之后,直到1985年8月23日新疆乌恰7.4级地震之前,整整9年没产生过7级以上地震。两者之间构成活泼与安静的激烈反差。且台湾区域的强震活动与大陆地震活泼期开展进程具有准同步性。
孙士鋐指出:“近来产生的一系列地震,显现出地震活动的显着增强态势。这些地震均为本年1月9日西藏改则6.9级地震、3月21日新疆于田7.3级地震和5月12日四川汶川8.0级强震活动的持续,进一步标明我国大陆进入一个地震活动的相对活泼期。而在这一活泼进程之前,我国大陆则表现出长标准的安静现象。也便是2001年昆仑山西口8.1级地震后,我国大陆呈现了长达7年无7级以上地震,2005年4月8日~2007年5月3日,又呈现了近百年稀有的长达755天的无6级以上地震的安静段,6级以上地震打破2个月后,又呈现出长时刻的5级地震安静。所以,进入21世纪以来,我国的地震活动有或许持续呈现出安静活泼替换的特征。这也是自本年以来,地震活动增强的原因。”
关于地震预告,长期以来,我国地震学界研讨了多种途径和手法。国家地震局地质研讨所研讨员高建国介绍,从1966年以来,在我国的地震预告中,有20屡次地震在震前完成了中期预告,少部分完成了短临预告。地震学家对地震的实质知道不完全,尚没有了解透彻。地震时,先兆表现形式不一样,有依据小地震预告的,有依据地上动物反常预告的,有依据地下水温改变预告的,但地震产生在十几公里地下,有的在几十公里以下。这些改变明显不是与地震产生的悉数对应联系,对地上的影响不非常清楚。地震预告有时刻、地址、震级三要素的要求,而往往只能捉住其间两个要素。这也是地震预告尚不可以到达预期方针的根本原因。
但是,尽管这些途径和手法不完全有用,但在没有寻找到非常有用的预告办法前,地震学界很难抛弃或许的办法。据悉,其间还有一种办法为计算预告。即把全球地震划分为12个活动带,我国大陆板块之外的任何一个活动带中假设渐渐的呈现7级以上地震,我国大陆将对应呈现一次7级地震活动,且这种概率大约为70%。
另一种观念以为,依据计算,我国大陆7级以上地震的年平均概率是0.7,即所谓本底概率便是70%。
因而,地震计算预告对应办法未必可信。地震预告尽管探究了半个多世纪,但科学家们很难弄清楚地球深部的活动规则,板块活动与地震之间的联系更为杂乱,终究有哪些相关仍然有待探究。
高建国以为,9月11日印尼地震与日本地震相继产生,只要20分钟距离,它们之间必定有相关。而这是怎样的相关?现在还不清楚。
孙士鋐以为,从板块结构看,印尼地震如果在太平洋板块,则对我国大陆影响不会很大,若处于印度洋板块,则会有比较大的影响。
地球是众多世界星球中的一个成员,运转时必然遭到“兄弟姐妹”们的照顾,彼此产生应力。有材料显现,本年9月14日,也便是阴历八月十五,太阳、地球和月亮运转在一条线日前后,金星、水星、地球和月亮也在近距离构成一条直线。孙士鋐揣度,最近一段时刻内,天体运转所形成的环境使地球地震诱发因子增强。他也在注重这些改变。
高建国介绍说,在汶川地震之前,从当地到中心,在曩昔几十个月中,我国大陆没有地震,而最近地震频频产生,人们很困惑。实际上,汶川地震之后,我国大陆板块内部有地球应力调整的需求,地震核心区地上上下滑动到达几米,地壳只要调整到一个相对平稳的方位后才或许会安静,而现在地震核心区地壳仍处于调整期。